2015年10月10日星期六

现代文理解参考答案_练习十一


1. a作者在文中写了多次的目送,哪两次的目送最让她无法割舍?
   b 这两次的目送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a 目送十六岁的儿子去美国当交换生及目送父亲的灵柩进焚化炉。
      b 分别表达了对儿子的牵挂,不舍和对儿子的长大难以释怀的落寞以及面对父亲的离去而无法挽留的痛苦。

2. 本文前四段起着什么作用?
答案:这四段写出儿子小时候离开母亲身边时的“不断地回头”和依恋,与下文中儿子长大后与自己的隔阂作对比,为后面的感情作铺垫。

3. 本文以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为题记,本什么?
答案:本意在告诉我们世间有些事需要我们独立去处理,同时也告诉我们,没有一个人能永远陪伴我们。

4. 试解释下文中句子所要表达的深层意思及感情。
  a. 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答案:   强调儿子入关时速度的快,突出了作者渴望多看一会儿儿子的不舍心情。

  b.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答案:描写母亲渴望孩子回头但儿子却表现冷漠,突出了母亲浓重的失落感。

5. 文章第九及第十六段是完全相同的,这种重复是否有必要?试提出你的理由。
答案:有必要,这两段各别对目送儿子和父亲的三个场景作总结,一边厢表达了与儿子无法沟通的失落及伤感,另一边厢感慨父亲渐渐老去及离世的悲痛。这两段正好将作者和父亲及孩子系在一起,并起着一唱三叹的效果。

6. 他是一扇紧闭的门
   上文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案:比喻
7. 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门的窄巷边
    上面句子属于哪种复句?

答案:并列复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